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上午九点,大慈阁“莲池讲坛”由陈松鹤博士继续为大众汇报《大乘无量寿经研习报告》第六十三,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点阐述内容包括:
1、饮酒有十过。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嗔恚相(嗔毒)。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嗔毒)。八、无名称。九、智慧少(痴毒)。十、命终堕三恶道。
2、「不肯作善、治身修业」: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其人对父母之教诲,则「违戾反逆」,狠毒背叛、忤逆不孝。父母有子犹如冤家,故云「不如无子」也。如是恶子,辜负慈恩,违背礼义,表对于父母之恩德,全无报答。身口意三,常作恶业,且未曾作得一善。
3、[愚痴蒙昧,自为智慧]:痴恶出生之痛。愚痴无知,反「自为智慧」,自以为是,实为愚痴之极。又因愚痴,不信三世因果,故不知此生之所从来,亦不知死后向何处去。不明因果,不信轮回。不知利他,唯图自利。盖因如是痴人,心中茅塞,虽闻良言,不能领解,此正显痴毒所招感之苦痛。
4、从「善人行善」至「从冥入冥」:善人者种善因之人。来世生尊贵家,身形端正,缘境和美,身心适悦,是为「乐」。复又明达,乐善好施,是为「明」。若更多作善业,勤修福慧,乃得生天。其更善者,则念佛生西等等也。是云「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又恶人造恶业,种恶因,得恶果。故生卑贱之家,形容枯槁,饥寒交迫,逼恼身心,是为苦。复愚昧无知,不信正法,不行善事,是为冥。倘更多作恶业,死堕恶道,故云:「从苦入苦,从冥入冥」也。
5、此品广明浊世恶苦。虽只广陈事相,实则圆显一心。心秽则土秽,心恶则趣恶,一一无非自心所现也。经中详明两土净秽,令知欣厌。 《弥陀要解》云:「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
最后二十分钟,听众们踊跃提问,陈博士一一解答,并分享学佛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