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佛教资讯 2010年11月20日星期日上午九点,“莲池讲坛”总期100期 由陈松鹤博士继续为大众汇报《大乘无量寿经研习报告》第四十七讲。
讲座内容: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凡夫闻名后,信愿有深浅,发心有大小,持诵有多少,修习有勤惰种种之不同。众生之宿根有无量差别,福德因缘亦复各有殊异。人人自别,各各不同。故知十方众生往生者无量,其品类亦无有量。三辈各有九品。[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家有田园之家,家宅之家。更有烦恼之家,生死之家,六道之家,三界之家,五阴是家。出家有四种,身心俱出家,心出身不出,身出心不出,身心俱不出。《起信论》“以出家为净土正因”,从内心舍离对家的贪恋、爱欲、执着和情迷,达到清净的境界。沙门是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修行人。因此上辈往生在家人同样有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佛就是觉悟,觉悟的因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则是往生净土的真因,是这部经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即《要解》中的真信切愿求生净土,即《观经》之三心。一、至诚心,真实心。二、深心,深信心。深信有二: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三、回向发愿心者,从真实深信心中,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愿生彼国也。
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中,《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因此对于菩提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对于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进行了一一略讲。尤其是痛念生死,发菩提心,更能惊动人心,发人深省。印光大师所说,把一个“死”字帖在额头上,真正往生极乐的信心和切愿即可发起,执持名号不间断。
《要解》云: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弥陀要解》云:「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又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晋代刘遗民,与庐山远公同会念佛者也。往生在远公前。远公临终,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侧。前揖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刘遗民生前三度见佛,逝后随佛来迎远公。我们往生净土的时刻,也会看到弥陀带领了极乐国土中生生世世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一起来接引我们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