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寺院简介 会长简介 保定佛教新闻 佛教资讯 莲池讲坛 佛教文摘 政策法规
 安徽省芜湖市人大常委...
 保定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蠡县德善寺举办学党史...
 蠡县普贤念佛堂组织永...
 安国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永远跟党走——唐县佛...
 祝贺唐县佛教协会第五...
 博野佛教场所深入开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资讯

专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

更新时间:2010-11-09 10:53:53点击次数:4948次


  保定佛教转佛教在线讯

  2010年2月3日,传印长老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他是一位克勤者,受戒于虚云老和尚,协助恩师复建云居山道场;他是一位精进的修行者,禅净双修,蒙虚云老和尚授予沩仰宗法脉,住持庐山东林寺,孜孜不倦,弘扬净土;他是一位学问僧,精研律、禅、净土等诸宗学理;他是一位教育家,曾蒙赵朴老信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佛学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传业授道,法子遍天下。

  作为一位亲身经历中国佛教数十年巨大变化的老人,耄耋之年执掌中国佛教协会,一时之间,传印长老为今日佛教界众目所瞩:在国家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国运日益强盛,佛教呈现欣欣向荣局面之时,新一届的中佛协理事会对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有何设想?在中华文化崛起的新时期,佛教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对于佛教僧才的培养有什么看法?

  带着这些问题,10月8日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韩松一行专程前往北京法源寺拜访传印长老。在浓荫如织的古刹里,传印长老娓娓而谈,既关注中国佛教的过往与积淀,更对未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几多期许。

  记者:您亲身经历了中国佛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理解。能否谈谈您对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设想?

  传印长老:国家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国运日益强盛,佛教呈现欣欣向荣局面。中国佛协第八届理事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带领全国僧俗佛教信徒,继续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续贯彻前会长赵朴初居士倡导的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宗旨和精神,要与时俱进地在僧人道风、学僧教育、规章制度、讲经说法、慈善事业、和谐寺院、海外交流,以及国际友好等方面,加强建设。为此,本届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9个专门委员会,以便开展实际工作。中国佛教要更好地适应日益进步的新时代,为社会和谐,为中华文化复兴,为国家富强,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记者: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当前,在中华文化崛起的新时期,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传印长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给佛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大好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时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我们中国佛教理应把握时节因缘,大力弘扬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应当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发展未来,紧扣时代脉搏,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努力挖掘、宣传契理契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佛教文化与和谐理念,尽可能多做一些佛教文化的普及性教育及宣传(如会属中国佛学院新近刚举办了第一届“法海探源”佛教文化之旅),以使更多的人有缘接触并了解“慈悲济世,护国利民;智慧圆融,和谐吉祥”的佛教文化。同时,中国佛教文化更应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佛教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佛学研究、创建和谐寺院等有利于弘扬佛教文化的系列活动,以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记者:“人间佛教”的理念,从太虚大师到赵朴老,是中国佛教现代发展中一直贯穿的主线。在新的时期,“人间佛教”这一理念应该如何实践?

  传印长老:人间佛教实即大乘佛法的同义异名。其内涵可以用“智慧”和“慈悲”4个字来概括。据大乘经典诸经之王《华严经》,凡皈入佛门者,皆立“四弘誓愿”,是即实践大乘佛法——人间佛教的行为纲领。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教行世的目的,便是在人间度众生;使人间和美,使众生安乐。要求佛教信徒断除烦恼,并要度化众生断除烦恼。烦恼即是“无明”,即是“我执”。无明即不觉,不觉即迷,迷即执我;以自我为中心,与众生对立,犯种种错误。要修学种种法门以对治烦恼,乃至成就佛道,这便是大智慧;以此智慧教化众生,便是大慈悲。用此智慧,行此慈悲,努力精进,自强不息,庶几践行大乘佛法“人间佛教”这一伟大理念于万一。

  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您就开始从事佛教教育工作,从中国佛学院的教务长,到副院长,再到现在的院长,对中国佛教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最有发言权。请问,在您看来,一个合格的佛教僧才,应该符合什么样的标准?

  传印长老:“合格僧才”4字,依佛教自身,有其固有的要求。时代进步,迈入新时期,则更需要在固有要求的基础之上,改变和丰富某些方式和内容。若依愚见,合格僧才的条件有八:

一、以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遵行国家法律为前提;

二、以坚诚信仰佛教为保证;

三、以如法实行戒律为基础;

四、以通达佛教教理与有关文化课目为入门;

五、以实修定慧工夫为主体(由于佛教的实质是实践,所以这一条非常重要);

六、以弘法利生为业务(不仅讲经说法,还包括救灾慈善、国际交流等);

七、以绍隆三宝、住持道场为根据;

八、以悟彻自心、继祖传灯为究竟。

  记者:赵朴老曾经说,中国佛教最需要的是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培养,中国佛教界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僧才。作为中国佛学院的院长,以您对佛教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您认为对于新时期的中国佛教来说,应该如何培养合格的僧才?

  传印长老:培养合格僧才,是即佛教教育事业。特别是青年僧的教育事业,关系着佛教的现在和未来,是中国佛教事业核心之核心,必须抓紧、抓好。

  佛教具有非常优秀的教育传统。释迦佛陀本人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三无漏学——戒、定、慧贯彻于教育之始终。佛灭后,洎至佛教传入中国,僧团、丛林——寺院道场,便是一所完整的学修并重的佛教教育大学校。20世纪以来,因时代进步,佛教教育开始采用办佛学院的方式,直至于今,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我们新中国培育合格僧才,首先是要爱国爱教,政治上要靠得住;其次是要实践僧人的戒律,戒律并不是用来束缚人的,恰恰是用来铸造和完善圣贤人格的。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有较高造诣的佛教知识,而且要学修并重,所谓“解行相应”。以现代而论,要具有中专或大学水平的学养,要懂外语,还要会电脑。如果根机迟钝,在知识方面做不到,也可以持戒修行,一门深入,爱国爱教,独善其身。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赵朴老便致力于恢复因“文革”中断14年的中国佛学院,并提出当代佛教要务是培育僧才,为此,以中国佛教协会名义于1981年春派遣我赴日本佛教大学留学考察佛教教育情况,1983年12月回国。我在1984年开始从事中国佛学院教务工作。中国佛学院于1956年建立,迄今已经54年,取得了很可观的成绩,这是党和国家扶助和支持的结果,前会长兼院长赵朴初居士的功勋也不可磨灭。

  目前,中国佛学院的建设受到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领导关注,拟拨巨额资金,另辟新址,重新启建,现正同北京市有关部门协调选定院址。

  此外,4年前在浙江普陀山(朱家尖)新建的“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已经落成,其布局是按照大乘佛教八个宗派规划的,建筑宏丽,规模可观。现正在向主管部门请示开办“普陀山八宗学院”。佛教八宗为中观、唯识、天台、贤首、禅、净、律、密,是大乘佛法的主体。佛教源于印度,而八宗则繁荣于我国隋唐时期。八宗各具特色而相辅相成、圆融无碍,这是我国佛教的特色,也是我国所独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今值中华民族崛起盛世,开办佛教“八宗学院”,适当其时。我们把“普陀山八宗学院”办起来,办好它,其历史和现实意义都十分重大,且将在海内外和国际上产生良好的影响。

  记者:日本的佛教教育处于世界比较先进的位置,您出版过一本专著介绍日本的佛教教育。请问日本的佛教教育对于中国的佛教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或者说,中国现在的佛教教育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地方?

  传印长老:日本的佛教教育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扎实、全面的学术训练,重视语言基础的培养,鼓励创新,重视研究的国际化和成果交流。在提升学僧文化素质、扎实佛学研究的语言基础、开阔研究视野和思路等方面,日本的佛教教育的确有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

  吸纳现代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我们还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记者:在现在的佛教研究中,教界的研究者常常从宗教的立场进行研究,而学界的研究者常常从世俗的学术角度进行研究。您的经历很特别,既受过严格的丛林教育,有丰富的宗教经历;同时又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对佛教的学术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请问,在您看来,这两种研究角度可以融合吗?在什么程度上可以互补?

  传印长老:佛教学术研究、宗教理论探讨,促进佛教的宗教实践;宗教实践给研究者以启示,帮助研究探讨更进一步,并促进宗教实践深入下去——如是学界与教界互动,使佛教日益发扬光大起来。

  记者:近年来,佛教界在开展道风建设。所谓道风建设,用教内的话来说,就是戒律的问题。您对佛教的戒律有很深的研究,曾经出版过研究四分律的专著,主持过很多传戒,戒子满天下。请问,对于中国佛教来说,在新的环境下,传统的佛教戒律如何与新的时代环境相适应?

  传印长老:佛陀临涅槃之际,咐嘱弟子:如来入灭之后,佛弟子应当以戒为师。因此,确切地说,对佛弟子而言,这个问题应是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以戒为师,严持戒律的问题。以戒为师,严持戒律,首先应了解持戒的精神实质。声闻乘戒律以出离心为基础,重在防非止恶,以清净心地、断除烦恼。大乘菩萨戒则以发菩提心为基础,不仅要止恶,更本菩提大愿积极行善、饶益有情,以上求下化、自觉觉他、普度众生。了解了持戒的精神实质后,我们再来看佛教的戒律:五戒十善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它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五戒十善可谓具有普适性的道德规范,是具有因果理论支撑的道德规范,坚持这样的戒律理所当然。

  汉传佛教出家众以素食和独身作为传统,是佛教重视因果、慈悲戒杀、众生平等的体现。独身代表着出离心,意味着离贪欲断烦恼,是区分出家在家的重要标志。诸如此类的佛教戒律是佛弟子在任何时代都应严格坚持的。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佛教的戒律并非僵化、死板的,而是可以在坚持戒律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戒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有所开许,有所变通,从而使佛教戒律在保持自身精神传统的同时,获得适应时代、因应当下的灵活性。在这里有一大原则:于国、于公、于众生有利益的事,便都可行,不违戒律;反之,于国、于公、于众生有损减的事,即违戒律,都不可行。

  记者:今年是我们《中国宗教》杂志创刊15周年,请您对我们杂志和读者说几句话。

  传印长老:多年来我一直认真看《中国宗教》杂志,感觉受益匪浅。对中国宗教界来说,这是非常重要、有代表性的一本杂志,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凝聚力,能够号召、团结、引导全国宗教界在爱国爱教的大前提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今年是《中国宗教》杂志创刊15周年,我看到15年前赵朴老为杂志创刊的题词:“宣传政策,弘扬文化,促进团结,发展友谊”,深有感触。朴老站得高、看得远,对你们的期许非常全面。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这16字题词并没有过时,仍然是你们应该继续深入做好的大文章。

  传印长老在回想江西8年俗尘岁月时,曾赋诗句“无心一任风霜面,有志且从水月观”,显示出一种恬淡的智慧,也显示了经历数十年风雨沧桑磨砺的一位奉佛者的精诚信念。相信在这种智慧和信念之下,中国佛教将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编辑:保定佛教资讯网)
保定市佛教协会主办 www.bdfjzx.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真觉禅寺  邮编:071000  电话:0312-2019833
Email:bdfjxh@163.com    技术支持:友乐网络  冀ICP备08009030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