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寺院简介 会长简介 保定佛教新闻 佛教资讯 莲池讲坛 佛教文摘 政策法规
 安徽省芜湖市人大常委...
 保定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蠡县德善寺举办学党史...
 蠡县普贤念佛堂组织永...
 安国佛协举办永远跟党...
 永远跟党走——唐县佛...
 祝贺唐县佛教协会第五...
 博野佛教场所深入开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资讯

培养外语人才,让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学诚法师在“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08-07-10 10:02:26点击次数:25413次

世界佛教论坛网
时间:2008年07月09日 来源: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网并世界佛教论坛网讯:

   9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出席了“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开幕,作了 “培养外语人才,让中国佛教走向世界”为题的重要讲话。现将讲话全文刊发如下:

    中国佛教协会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关心下,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与上海市佛教协会及玉佛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紧张有序的筹备,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参与交流的各位评委、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举办佛教外语交流会,这在中国佛教界尚属首次,对于迎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顺利召开,发现和培养佛教外语方面专业人才,提升中国佛教界外语语言水平,提高四众弟子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这次交流活动的举行也将对促进佛教经典的翻译与弘传,宣扬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普世理念,开拓中国佛教的发展空间,促进佛教文化的交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佛教外语交流会,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参会人数较多,覆盖面广。来自海峡两岸105名四众弟子,在同一平台进行佛教外语演讲交流与互动学习,增进了两岸青年一代佛教徒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这份善缘,这个善举,为未来彼此之间进一步的沟通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语种丰富,反映出当前佛教界外语学习状况。此次交流的语种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法语、泰语等多个语种,用不同的语言各抒己见,互动交流,演讲佛法,表达思想,展现和检阅当代中国佛教徒的综合佛学素质和外语水平。这种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使我们对办好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及将来的国际佛教交流活动增强了信心。

    三、演讲交流的主题富有现实意义。参会者就“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的过去和未来”两个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闪烁智慧火花,贡献宝贵意见,这对于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的未来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纵观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佛教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是佛教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精神财富。让中国佛教走向世界,让世尊的法雨甘露利益更多的末法众生,是我们新一代佛子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时代主题。

    南传巴利文《小品》中,佛曾说“我允许你们,比丘啊!用自己的语言来学习佛所说的话”。为了帮助每一个有缘的众生走向解脱,大慈大悲的佛陀曾亲自示范,以不同的语言宣讲佛法。《十诵律》卷二十六中,佛以圣语说四谛法苦集灭道,二天王言下悟解,得证道果,另外二位则不解佛意。佛便为二天王以驮婆罗语说法,仍旧有一位天王无法领解,佛复作弥梨车语。由此可见为了广泛地饶益众生,在佛陀时代便很提倡用不同的语言来传播佛法。

    在印度阿育王时代,佛教开始向世界各国弘传。在此过程中,完全离不开经典的传译。而中国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其整个佛教的历史甚至可以说就是一部佛教经典的传译史。东汉初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由印度僧人迦摄摩腾和竺法兰译出了《四十二章经》,至今流传不绝。唐朝玄奘大师之前为佛经的旧译时期,著名的译师中既有远涉千山万水、不惮艰难险阻而来汉地传法的西域诸国的三藏法师,也有穿越流沙峻岭、为求正法不惜身命而西行归来的中国僧人。安世高、支谦、竺法护、道安、鸠摩罗什、真谛及彦琮等人皆是其中的佼佼者,《八大人觉经》、《大安般守意经》、《道行般若经》、《无量寿经》、《六度集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摄大乘论》等均为在此期间翻译的辉耀古今、影响深远的重要经论。鸠摩罗什法师是旧译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所主持的译场人数常有数百上千之多,译经盛况宏大空前,思之令人悠然神往。法师不只精通大小二乘佛理,且修证境界深远难思,圆寂前曾发愿若所译经典无误,则火化时舌根不坏。法师荼毗时,果如所言舌根完好无损,传为千古佳话。三藏法师真谛从印度来华之时,恰逢南北朝战乱,法师被迫从江苏辗转而至浙江、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虽在颠沛流离中不遑宁处,但为弘正法依然译经不辍,前后23年共译出经论64部278卷,奠定大乘唯识学在中国弘传的基础。此外,道安法师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法师倡导的译师必须具有的“八备”条件,都对佛经的翻译理论做出了卓著贡献,对后世的译师有着重要的启示。

    唐代是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高峰,译经事业也迎来了辉煌的鼎盛时期,玄奘、实叉难陀、义净、不空、菩提流支、般若等译师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所翻译的《大般若经》600卷、《瑜伽师地论》100卷、《大毗婆沙论》200卷、《成唯识论》10卷、《华严经》80卷等也承载了最为博大精深的佛理,启迪了后世无数四众弟子的智慧。玄奘大师公认为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翻译大家,因其学贯大小二乘经律论三藏,深谙中观、瑜伽两大学派的佛理,并精通华梵两种文字,故能“手执梵本,口宣华语”,称得上出口成章。再加上译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合理,麾下能者辈出,因此其译文不但数量最丰,且质量最精,并有著名的“五不翻”之说垂范后世。玄奘大师不仅以翻译成就之高而闻名,更以其“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半步生”的舍身求法精神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是所有佛弟子的杰出典范,正所谓“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玄奘大师身后,实叉难陀、义净、般若等译师继承了他的译经事业。义净大师所作的名诗:“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真实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历代高僧西行求法非同寻常的艰险,激励了无数人求法不懈、为法献身的豪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也越来越对周边的国家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外僧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佛教逐渐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并成功地在这些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至今依然兴盛不衰,成为中国历史上为世界佛教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的极为重大的贡献。鉴真大师为了将清净戒法弘传于东瀛,不畏艰难六次东渡,虽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因此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与玄奘大师交相辉映的杰出代表。

    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佛教的传播与交流也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十九世纪开始,作为东方宗教代表的佛教,也开始了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弘传的历史。欧洲对佛教的关注首先是表现于佛教研究的领域,尤其南传佛教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许多巴利文经典被翻译,并有一些人产生信仰。近年来,又有一部分人开始对藏传佛教感兴趣。从信仰层面看,佛教在美国的传播更是令人瞩目,成为近年来这个移民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宗教。2002年,据统计美国全境已有两千多座寺院或禅定中心之类的佛教组织,2005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估计,美国目前有300多万佛教徒,且有2500万人承认,他们的精神生活曾受到佛教的影响。这组数字让我们具备一种信心: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之教,不仅将持续地饶益传统佛教国家的众多信仰者,也将给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心灵的启迪与生命的安顿。然而,在西方国家,巴利文藏经几乎全部被翻译为英文,但汉传大藏经则只有一少部分被介绍到西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中,很多在西方弘法的法师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组织起精通佛法和外语的人才,把汉传佛经更多地翻译成外文,让世界更多的人士能够有机会了解乃至接受佛法这一人类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学。

    在今天,中国佛教不仅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引进来”。应当看到,斯里兰卡、泰国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完整戒律传承及禅观体系,韩日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许多好的作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当摒弃狭隘的门户之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一切佛教传统的精华,与全世界的佛弟子携手并肩,共同让佛陀的神圣教法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异彩。总之,在今天这个人类的距离被大大缩短的“地球村”,中国佛教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大有可为,世界佛教的互动与交流将与日俱增,这都为在座的佛教外语人才提供了难得的舞台,衷心希望大家能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发起“弘扬佛法,舍我其谁”的决心,努力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佛教是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今天的佛教外语交流会,不仅有着宗教层面的意义,也有着文化层面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沟通与交流则是实现这一主题的必要方式。只有不断的推动彼此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实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信释疑,加强合作,从而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角逐中增强竞争力,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与各国以及各种文化之间越来越多的接触,社会对高水准外语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文化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它不是瞬息万变的画面,而是一种深厚的积累和沉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尔兹曾经给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生命的态度”。语言便是文化的符号,她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语言,文化才能得到保存、延续和传播。由于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语言符号是最为有效和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传播是人的天性亦是文化的本性。人类通过传播认知文化,认知社会和自身。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跨文化传播将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我们思维和行为方式。要让世界充满爱,充满理解,充满和平,充满和谐,跨文化传播的通畅与否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无论是即将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还是未来其他的国际佛教交流活动,都会对文化的传播交流,对于和谐、和平世界的实现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需要各位佛教外语人才的鼎力配合。

    作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准备与热身活动之一的“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为选拔和培养佛教界的外语人才,交流、分享和总结各地开展佛教对外交流的经验、心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获得了很多启发,激发出很多动力,有利于我们了解佛教界外语学习的现状,也是促进我们自身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外语交流会拓展了佛教界交流的新领域,将对于进一步推动并深化佛教对外交流,促进佛教事业的新发展,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非常值得在未来持续地进行推动。

    上海是一个世界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与渗透的国际大都会,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对外交流窗口之一。我们也希望这个美丽的国际城市能成为中国佛教的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为中国佛教扬帆世界而奋棹激橹。

    短暂的三天交流,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而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在于我们应以此次外语交流会为契机,把佛教界的外语水平推向一个更高水准,以点带面,形成学习各种语言的良好风尚,进而推动经典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佛教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为中国佛教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而继续学习、不断探索。

    各位佛子!古人说得好:“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人生如果没有崇高的目标与坚定的志向,必将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更何况佛法上的成就?今天快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空因缘,为我们佛教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努力闻思修、戒定慧的基础上,发起殊胜的宏愿,为佛教的弘扬与优秀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的力量,不辜负人身难得今已得的价值,不辜负时代的寄托与佛陀的恩德。在座的青年佛子,尤其要积极规划人生的蓝图,以罗什、玄奘、义净、鉴真等诸位大师为生命典范,树立崇高目标,坚定努力的方向,精进不懈地为了最殊胜庄严的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我们期待新一代的“玄奘”和“鸠摩罗什”的涌现,期待更为美好辉煌的佛教明天!

(编辑:保定佛教资讯网)
保定市佛教协会主办 www.bdfjzx.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真觉禅寺  邮编:071000  电话:0312-2019833
Email:bdfjxh@163.com    技术支持:友乐网络  冀ICP备08009030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