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莲池讲坛总期第130期,特邀保定观音寺住持真源大和尚主讲《普贤行愿品》第二十讲,下面是此次讲课的部分整理内容。
Ⅰ,释疑答惑
1,问答阐述:“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问:只应随顺诸佛,为何要随顺众生呢?
答:随顺众生,即是随顺诸佛;尊重承事众生,即是尊重承事如来;令众生生欢喜心,即是令一切诸佛欢喜。因此,应随顺众生。
2,问:公司里有位小我十岁但资历比我深厚的女同事,动辄找茬刁难,从不主动打招呼,对我视而不见。我小心翼翼,工作上力求无可挑剔,但依然不见其态度有所转变。无奈的是工作中免不了要与其频繁地打交道,请告诉我怎样应对这种人?
答:两个选择——
⑴、辞去工作远离她;
⑵、理解并接受她。
其实在每个相遇的日子里,你可以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姐妹;而工作上,你可以视她为前辈。多想想她承受的孤独和压力,心中的厌恶之情就能淡去,并逐渐生出理解和同情。
设身处地想想,你会觉得那些让你窝火的言行似乎也情有可原,似乎并不值得你郁闷生气。这样一来,与她见面时便可坦然一笑,共事时也轻松自在。我连自己的业都无法改变,又怎能妄想去改变他人呢?这样敞开心怀去理解,去接受之后,同与自己完全不对盘的人一
起共事,也不是不可能了。“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3,问:众生与佛相差悬殊,为何随顺众生诸佛即欢喜呢?
答:因为佛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生起大悲心,因于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以大悲心愿救度一切众生,但要圆满实现度生愿望,只有成就佛的智悲力,因此发起对佛果的希求心,这就是因于大悲而发菩提心。因于菩提心而成就正等觉。
Ⅱ比喻显明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众生的佛性之根,怎样资发才能成熟智慧华果呢?就是以大悲水浇灌。
从自身说,以大悲利他能显发智慧觉性。以爱执自我只会障蔽佛性,现在要开显佛性而成佛, 应修大悲心去除我爱执,由此会显发智慧花果。从他者而言,以大悲心把其他众生安置在三宝良田中,普降法雨,滋润众生的善根界,由此令其善根苏醒、增上、成熟,开出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问:为什么利益众生而能成就佛果菩提智慧?岂不像给他饮食,自己空口而饱吗?
答:智慧圆满成就,必须自他无异,物我一如,见一切众生都是我觉心所现,因此利他即是利我,众生圆满,我智方圆。因此说,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即能成就佛果菩提。
Ⅲ,总结成立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⑴、缘起释: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⑵、观心释:攀缘妄想,即是众生,起妄,即不觉;觉悟,妄即消失,合于本觉,名为成佛。因此,菩提属于众生。“一切众生而为菩提树根”,意为诸佛无不从迷而悟,从妄而真,故说菩提属于众生。《维摩诘经》:“烦恼即菩提。”又云:“诸佛解脱,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你对以上的甚深义,应如是领解。对于无量众生,内心平等,无有偏执,以大平等心,就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随顺众生故,就能成就供养如来。
Ⅳ,总结无尽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众生界不可尽,我们的心性也不可尽,随顺众生也就无有穷尽。无论何时何处,遇到何种众生,放下自我,才能融通自他,有人、我的妄执,心不平等,就堕于生死中。所以,随顺众生就能趣向成佛,不顺众生,坚固我执,就难出生死。所以,要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
界,不可不发随顺众生的大愿。
束缚的根源是实执,入解脱境界的障碍也是实执。能在众生界里随顺众生,消磨掉尘沙烦恼、习气,则处处逍遥自在,不离众生界而得大解脱。